蒼溪縣位于四川盆地北緣山區,嘉陵江中游。推進生態文明是維護嘉陵江中上游流域生態安全,實現蒼溪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必然選擇。
生態文明貴在創建,重在建設,成在持久。我們必須在生態文明建設政策感召下,運用哲學思想和辯證法則,科學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總量減排與環境評價、嚴格執法與主動服務、把住源頭與強化整治之間的內在規律,創新思維,主動作為,著力建設“美麗蒼溪,幸福家園”。
以生態規劃為新起點,做好生態立縣頂層設計。蒼溪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環境受工業化、城鎮化影響相對較小,建設生態文明優勢比較明顯。應緊緊抓住“美麗中國”這個發展的總方向和總趨勢,努力搶占發展的先機。縣委、縣政府要從實際出發,整合生態資源,統籌規劃,做好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著力構建高效、節約的生態經濟產業體系、全防全控的生態文明安全體系、天藍地綠水凈的生態人居體系、文明向上的生態文化體系。要堅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低碳城市為抓手,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努力探索蒼溪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以政策保障為支撐點,豐富生態文明建設動力源。蒼溪經濟發展滯后,生態文明建設投入較發達地區差距甚遠,環境保護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少。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編制國家政策獎勵內的項目,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彌補地方財力的不足。大力實施綠色金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的信貸支持,限制不符合節能減排政策或違反環境法律法規要求項目的信貸和直接融資。創新融資機制,通過政府籌劃、市場運作等方式,逐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生態低碳產業渠道,建立和完善投融資平臺,廣泛接納和吸收社會資金,激發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參與活力。
以特色品牌為切入點,走差異化低碳發展之路。蒼溪地勢偏遠,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較小,但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生態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首先,以旅游業和新興產業為龍頭,積極發展生態產業和鄉村旅游,著力加快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水上旅游發展,特別是要加快“一江三湖”旅游開發,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努力構建“游閬中古城、住蒼溪縣城、賞嘉陵風情”的發展格局。其次,以大力挖掘和開發生態資源為主線,著力發展低碳農業、低碳林業、低碳旅游業,積極尋找各產業之間的契合點,延伸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的大循環,使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不單作為蒼溪大眾享有的公共產品存在,更是對外宣傳、吸引投資、提高人氣的金字招牌。此外,各鄉鎮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塑造品牌,不斷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共享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紅利。
以污染減排為關鍵點,強化生態建設保障。一是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嚴格落實新上項目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嚴格實行重大規劃環評、建設項目依法環評、“三同時”等制度,從源頭上控制重污染、高能耗企業落戶。二是實行總量控制。學習借鑒先進地區做法,探索論證刷卡排污管理,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體系,運用排污權交易機制推動污染減排工作,實行總量把關,推動企業向增產不增污的方向努力。進一步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的環境容量資源優化配置。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推進縣城污水管網配套、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企業治理等重點減排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盡可能多地形成減排量。四是嚴格考核。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黨政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調動全縣上下合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以環境宣教為著眼點,弘揚生態文明理念。要以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生態小康鄉村等生態細胞及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省級環保模范縣為載體,加強生態文明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弘揚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生活理念和行為模式。著眼于引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生態文明,推進群眾性創建活動,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構建社會行動體系,形成最廣泛的生態環保統一戰線。
|